永利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永利:包装业的绿色“小清新”

2014年09月09日

2009年,国际永利集团下属的上海永利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自愿碳减排及碳交易实现碳中和的包装企业,在我国绿色供应链、绿色环保包装的推行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绿色加环保本来就是一种效率,谁的效率高,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这是根本的道理。”国际永利碳中和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平静而有力地道出“绿色竞争力”的真经。悉听着她回顾国际永利如何从美国起步,到香港开拓,再到大陆市场的拓展,三句话不离“绿色”、“环保”,如此看来,国际永利的理念与践行,着实为我国包装业吹来股股“小清新”的细风。


绿色为帆  乘风破浪

“我们一直就很关注环保”。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永利在美国成立,主要经营纸贸易。成功的起步,为它在上世纪80年代远赴香港办厂夯实了基础。“办厂初期,我们自觉地投入资金,来解决工业排污、排废等问题,”自觉自愿关注环保、践行环保,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永利人,回忆起国际永利的发展历程,这位碳中和项目负责人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就拿过香港政府颁发的第一届环保工作贡献奖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永利开始进驻我国大陆。市场更宽阔了,行情更复杂了,但是“环保”“绿色”的概念却始终清晰,“地球上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绿色化道路是世界的趋势”。这位碳中和项目负责人已在国际永利工作了12个年头的孙女士,从最初的底层员工到现今“碳中和”项目的执行者,她说早在进公司第一天起,环保理念就已植根心中。“不仅是我,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早将这一理念烂熟于心了”。

伴着“绿色”的船帆,国际永利踏浪前行。如今,国际永利作为上世纪80年底首批进入我国的外资包装企业,已经拥有近10家纸箱厂。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国际永利开始尝试包装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创立了1家专业整体包装服务公司,即永利包装(上海)有限公司,专为客户提供以纸为基础的整体运输包装设计与制造服务。

绿色环保包装的先行者必有先见。作为供应链重要环节之一的运输包装,“将来的竞争力主要从设计、服务去体现,开拓服务市场是有必要的”。拓展市场,转“被动”接受客户的要求完成包装为“主动”引导、教育客户施行绿色包装,“绿色化”像一个形象的动词,润染了国际永利从生产到设计、服务的整条产业链。

“为在包装服务上有所突破”,国际永利在江苏省昆山市建有国际安全运输协会ISTA认证的的包装研发测试中心,在碳中和项目之前,已在以纸代木、环保包装设计流程的研究和应用上卓有建树。“我们通过技术研发,使得包装能适度就绝不过度,以求环保”,国际永利的设计研发重在追求更轻量、更适度的环保材料,探索更合理、更紧凑的包装结构。

谈及设计、服务供应链上的绿色化,这位碳中和项目负责人向我们列举了国际永利推出“以纸代木”的案例。为了提供优质的服务,国际永利在为客户提供重型瓦楞纸板包装的方案中,会具体分析其产品性能和物流环境的需求,考虑纸箱在使用简易、拆包便捷、抗压承压等性能,论证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取代木箱。

另外,在引导客户上,“我们常常在提供方案时,建议客户能用单色油墨,就不用多色;印刷面积能小,就尽量不必过大”,永利人身体力行地将环保的概念,推广于无形中,让更多的客户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竞争性。

“如果我们的产品比别人的更环保、更经济,就是一种效率、一种贡献。”绿色环保是企业的使命,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国际永利通过研发适度包装、轻量包装,在降低了终端用户物流环节成本的同时,其增值效应也创造了自身品牌信誉度价值。“我们将在各个领域推出拳头产品,或是包装材料的节省,或是其他方面的改良,这是我们设计、服务发展的方向。”

国际永利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用绿色为企业创造价值,还体现在用绿色理念培育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了培养更多的包装人才,2011年国际永利开始与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合作,共同举办“永利杯”校园包装设计创意大赛,受到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谁的包装能够更好的体现绿色理念,我们就选择谁”,永利人身体力行地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莘莘学子。


碳中和:企业环保新模式

说到国际永利,“碳中和”是其最有力的标签。从最初的降污减废,到先减排、后消除,“碳中和”成为国际永利绿色梦的点睛之笔。

2009年,永利人开始意识到即使是正常的生产活动,也会对地球造成不小的影响。“既然产生了影响,我们就有责任消除它。”

消除?——“企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就将其中和”。就这样“碳中和”项目开始着手实施,即通过统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计算其抵消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自愿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如果说,环保的概念一直暗藏于永利人的心里,那么,2009年国际永利成功完成碳中和交易,则让环保的信心彰显在每一位员工微笑的脸上。这一内地首笔碳中和交易,不仅是国际永利自己的里程碑,更是开创了我国包装企业参与环保的一种全新模式。

然而,碳中和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笔高投入,需要耗费更多的财力、人力、精力来完成。

“做碳中和,是多花钱,不做碳中和,是多利润,”孙蓓坦言。2009年11月,国际永利花费数万欧元,向厦门一环境工程公司购买了6266吨的碳排放量,用以抵消过去1年半时间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国际永利来说,这一举动并非单纯为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有意借此获得“碳优势”并建立新的行业低碳标准。

碳中和就像一方磁铁,能吸附与国际永利志同道合的优质客户。“真正好的客户,会很乐意接受环保概念,愿意和我们共同实现绿色梦”。就这样,碳中和给国际永利带来了生意上的帮助,吸引了一些高质量企业。例如,来自食品制造业、制造业、电信业的多家客户,在与国际永利合作之前,这些企业就已经在做碳足迹的排查。企业间的共同语言,推动了碳中和地顺利进行。在一次与某饮料加工行业的客户推广碳中和的理念时,该企业受益匪浅,强烈要求国际永利员工帮助他们做碳足迹的排查和培训,“现在他们也开始做碳中和了”。在国际永利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碳中和中来,“碳优势”的市场影响力开始彰显。

“我们做碳中和,能做得更长远,更持久”,践行碳中和,国际永利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意在以项目作为教育、培养员工的方式,从员工精神层面、人文素质上灌输环保理念。“培养一批理念性人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路走来,永利似乎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有无穷的精力在实践,同时,又有无尽的激情在燃烧。然而,作为先行者,国际永利也能感受到走在前列的孤独。“现今大家做环保,仅停留于概念层次,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几乎为零”,国内包装行业的分散,系统化标准的缺失,让永利在推广环保的路上,略显势单力薄。有时候他们试图用更经济、更环保的包装方式去说服客户,费尽口舌却得不到客户的重视。“如果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号召大家一起去践行环保,我们能发挥的空间就更大”,这是永利人的企盼。


上一篇:低碳环保,打造绿色供应链
网站地图